《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生活上的朋友,在新时代背景下,其责任更加重大。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的机制、体制等原因,使得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很大。因此,本文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针对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各种失衡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新时代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当前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
目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待遇偏低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为民办,学校所有的日常开销和教职工的工资均来自学生的学费,导致辅导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且辅导员工作之烦琐、工作量之大、24小时开机是众所周知的。这是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2.学生工作责任重,职业幸福感有待加强
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意识到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意义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由于所带学生的素质因人而异,一旦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出现危机事件的学生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等,辅导员就会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情绪状态不佳,但又不敢太多表露出来。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辅导员心理负担不断增大,心理压抑也随之而来,甚至出现失眠。
3.人员结构不合理
人员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年龄上,目前独立学院乃至全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均呈现年轻化。虽说年轻辅导员对于管理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他们因人生阅历尚浅,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不具说服力,以致管理学生的效果欠佳。从工作年限上看,独立学院近60%的专职辅导员都是3年及以下工作年限,转岗或离岗的较多,人员流动性大。
(二)辅导员队伍相关理论薄弱
辅导员队伍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化水平,不单单需要拥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定的新媒体技术、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水平等。但目前辅导员招聘条件中一般是专业不限,很多非科班出身的应聘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进入高校的一个跳板,一旦有新的更好的岗位就很快离岗。这是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也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屏障。
(三)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
目前,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晰,或者说对岗位职责理解不到位。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但目前辅导员的主要精力花在对学生的日常事务的管理上,很少精心地去策划专题的教育。如此下去,辅导员的精力都被烦琐的日常事务占用,无法很好地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二、新时代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应创新激励机制
既然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有别于一般的公办高校,在人事管理上就可借鉴企业对于人才的激励机制。例如,将看得见的成效,如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的违纪情况、学生的危机事件处理情况等跟年终的绩效挂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制度,有效激发辅导员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自发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二)应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学校应加大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就应该扩充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到辅导员队伍中去。然后组建专业的培训机制,可集思广益,请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为非专科出身的辅导员进行专题讲座,完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还需完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地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因一次的失误而否定辅导员的全部工作。
(三)应加强辅导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学生群体、新的教育理念也要求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方式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校在培养辅导员创新能力方面不仅需要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还需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可构建切实可行的动力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加强辅导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年级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私下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家长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来建立辅导员创新能力培养反馈机制。
上一篇:《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征稿简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