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坚持用“黄大年精神”引领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一、坚持用“黄大年精神”引领思想建设
吉林大学广泛开展学习宣传“黄大年精神”活动,坚持用“黄大年精神”教育引领、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打牢立德树人的思想基础。一是广泛宣传“黄大年精神”,在宣传中受教育、触及灵魂。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各单位组织积极配合相关单位的拍摄录制工作,先后拍摄制作了电视剧、纪录片、广播剧和话剧,中央电视台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播放了电视剧《黄大年》,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校工会与党委宣传部、校团委等联合举办了“‘归来,黄大年,主题音乐诗会”“地质宫的灯光——纪念黄大年教授专题晚会”“黄大年雕像捐赠暨纪念室揭幕”“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纪念黄大年逝世一周年主题诗话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纪念习近平总书记为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指示一周年诗话会”等系列活动,引起了教职工的深度热议。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成立黄大年事迹报告团,广泛宣讲黄大年先进事迹,已在人民大会堂等全国范围内巡讲60余场,受众50余万人次,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同振共鸣。二是学习实践“黄大年精神”,在实践中学先进、砥砺前行。广泛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评比活动,让党员教工先学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引领教师立足三尺讲台,忠诚教育事业。持续开展“三育人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引导教职工爱岗敬业,甘为人梯。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孙辉教授、“最美教师”董丁戈、“吉林好人”王志江等先进人物。由黄大年、刘财教授领衔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和由于吉红院士领衔的“吉林大学化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孙正聿教授团队和卢革宇教授团队获批“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三是深入探索“黄大年精神”,在探索中悟精神、提升境界。成立吉林大学黄大年精神研究会,从思想维度、理论厚度、精神高度、道德尺度和实践深度着眼,广泛深入探索“黄大年精神”,在探索中学习精神内涵、理解精神实质、悟透精神要义,激发内在动力,提升工作境界。学校党委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继承光大黄大年精神》理论文章,校长在《光明日报》发表《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加大推进“双一流建设”》理论文章,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喜平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黄大年精神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启示》一文,把学习实践“黄大年精神”引向了新的高度。
二、坚持用“黄大年精神”引领文化建设
营造以文化人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吉林大学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用“黄大年精神”引领、鼓舞、塑造和熏陶人。一是用“黄大年精神”架起连心桥,加强吉大文化认同。新时代的吉林大学,是由6所高等学校合并组建的,6校都具有独特的大学精神、文化底蕴和校风传统。合校以来,学校一直把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抓手,下功夫解决合校带来的环境多变、精神多样和文化多元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涵养和形成了“黄大年精神”。“黄大年精神”是新时代吉林大学的宝贵财富和文化认同,是解决观念冲突、化解矛盾纠缠、理顺利益调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利器。二是用“黄大年精神”推进四大工程,培育新时代吉大文化。进入新时代,适应新发展,实现新目标,需要新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支柱。学校从现实需要出发、从长远发展着眼,与时俱进、全面实施文化建设的“四大工程”,即:吉大精神凝聚工程、校园文化塑造工程、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工程、大学文化引领工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指南,大力培育和践行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人文浓郁、特色鲜明、品格高尚、兼具历史传统和时代风格的吉大文化,培育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开放兼容的认同精神、隆法明德的治校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内核的吉大精神。三是用“黄大年精神”引领文化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坚持用高雅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先后举办国家京剧院专场演出、厦门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十年之约——周昔非张百成周饮和书画展、吉林大学喀山音乐学院艺术交流周暨中俄音乐节等活动,为师生呈上一桌桌丰盛的文化“大餐”。坚持用原创文艺作品传播先进文化,学校师生倾情出演的大型原创话剧《唐敖庆》在校园演出多场,场场爆满。话剧《唐敖庆》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参加全国汇演获得一致好评。坚持用先进文化熏陶人,先后举办了“庆祝建校71周年”纪念学校先贤活动、第三届吉林大学“喜庆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主题合唱比赛、全国首届“互联网+”大赛等文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上一篇:36载的坚守与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