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定向与理论定位
(一)历史演生
(二)理论向度
二、艰巨的使命与明显的差距
(一)民族化不力,自主性缺失
(二)原创性不足,附随性明显
三、扎根中国实践的再创造
(一)推进民族化,增强自主性
(二)提升原创力,加强知识供给
四、在知识与教育的交汇处:高校何为
(一)高校与知识体系的历史共生
(二)知识体系建设中的政策供给
(三)高水平育人体系、教材体系和智库平台建设
1.加强资源投入和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
3.加强队伍建设。
4.加强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
5.加强智库建设。
五、余论:“生活世界”与民族的“原创学术”
文章摘要: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建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有一系列深刻论述和战略部署,强有力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属性决定着它必须追求普遍性(世界性),而知识本身的二重性又决定着其具有民族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实现精致的平衡,并大力提升原创性和系统性。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高校尤其负有特殊使命。高校在历史及组织上的独特优势,使之完全有可能在这一进程中大有可为。要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原创能力和专业水平,建设出更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更好地服务知识创新、国家建设和世界文明进步。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C12
上一篇:诉讼法与司法制度论文_刑事诉讼中的社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