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历史解释涉及历史学、历史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的诸多理论和知识,“是一种较高的心理品质”,“比较难以落实与把控”[1],需要深入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深刻地总结其中的规律。笔者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以下简称“建立”)为例,谈谈对历史解释教学的思考。
一、历史解释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
如果将历史教学看作是一场冶炼,“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意味着对出炉的产品品质和性能要求提高了,因而在冶炼过程、技术和配料等方面也必须做适当的调整。依此类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教学,应该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过程和策略,注重利用“与理解该史实相关联的理解者的文化、社会、历史等生存境况”构成的“前理解”[2],为知识向素养转化提供适切的支撑和支持。
例如:在教学导入阶段,从班级管理制度入手,与学生一起分析为了保证班级正常秩序,要制订哪些规章制度?要怎样制订和保证这些制度的执行?
该环节主要是从生活实践层面为学生理解美国宪法作思路和方法铺垫。让学生明确制订制度时既要考虑共同利益,又要兼顾利益差异;既要重视制度内容,又要重视程序正义等。
(一)生活实践是历史解释教学的认知起点。由于时空间隔,今人对史事的了解必然是有距离和间接的。但今人和前人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理意义往往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并不排除社会或普遍认同的可能性。既定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成员对相同概念和命题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来讲都具有充分的相似性,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成为可能。”[3]将生活实践与历史学习相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感受当时的社会问题,达到“同情之理解”的效果。
(二)促进学生发展是历史解释教学的落脚点。“历史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迫使所有人都接受一个公认的意义,也不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而在于拓展和充实每个学生的‘前理解’。”[4]把生活实践与历史学习相联系,可以启发学生用历史的思维和方法认识生活实践,促进生活实践与历史知识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二、历史解释教学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聚焦
阳光通过凹凸镜可以让纸张等物品燃烧,这是聚焦的作用。教学目标必须高度聚焦,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才能使学生形成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建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结合生活实践,依据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认识社会利益、规则和秩序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
目标二:从社会利益、规则和秩序的角度,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和内容。
目标三:从利益多元性和规则复杂性认识美国政治“合众为一”的创造性,知道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提升国际理解力。
从基本铺垫到用社会科学理论分析宪法背景和内容,再到提升国际理解力,教学目标始终聚焦历史解释,紧紧围绕解释什么、怎样解释和生成什么而构建,引领教学全程、全力指向历史解释素养。
(一)目标聚焦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核心素养不是知识的大量或长期累积就可以自动生成,也不是知识与方法的简单结合就可以快速促成,而是历史知识、生活实践、理论方法及社会需要等长期的深度融合,课堂是深度融合的主阵地。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学目标必须聚焦核心知识,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最有利于核心素养形成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倾向,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充分结合,才能促进其思维方式、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目标聚焦是历史解释教学的前提。“历史解释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概念、方法,以史实为依据,探明历史因果、阐释历史意义和客观评判的过程。”[5]完成对一个历史事物的解释,需要经过“依据”“运用”“探明”“阐释”“评判”等五个环节。教学目标聚焦,才能确保教学方向一以贯之,教学环节完整到位,教学逻辑清晰有序,最终形成包含历史事实、历史观点、历史思维和历史价值的综合性解释结果。否则,就会导致教学主题游离、教学过程旁逸斜出,影响历史解释素养的形成。
上一篇:正义的规范何以可能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构建的
下一篇:没有了